據介紹,今年是我省高中新課改的首屆學生參加高考,也是我省高考所有科目首次全部自行命題,作為高考的熱身賽,省質檢具有指向性的作用。例如:多數科目引入選做題,讓考生可選考作答,更好地發揮特長;有的題目設置了兩個以上的標準答案,甚至規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等等,所有這些“亮點”都預示著今年“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語文:開放題型體現課改精神
我省今年高三單科質檢語文試題與近期出臺的我省高考《考試說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使廣大高三考生對今年的高考要求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這里包括取消Ⅰ卷、Ⅱ卷后試題的基本面貌,新增的“選考題”如何設置,試題結構的變化以及試題的賦分等,這些師生心中的疑慮都可借助語文《考試說明》與質檢試題的相互佐證而得以化解。
同時,試題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考查,與各校的教學實際結合得較為緊密。如“古代詩文閱讀”中的默寫、實詞解釋、句子翻譯,詩歌基本思想內容與寫作手法的理解與表述等,都考得很實在。試題還體現了考試改革穩中求變的原則,與以往試題相比,它既有局部的變化(如第4大題),又保持了整體的穩定(如第1、3、5、6等題),這就兼顧了課改的需要與學生的適應性,顯得莊重而穩健。
此外,試題的題型設計體現了課改精神,如第11、14等題均屬開放性題型,如第15題的第(2)題與生活實際結合得很緊密,這些題型都有明顯的導向性。
數學:新增內容列入考試范圍
今年高三單科質檢數學試題充分體現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原則,試題著力整體布局,注重考查“三基”、五種能力和兩種意識,特別突出對主干內容的考查,題目背景公平,立意新穎,表述脫俗,與考生及教學實際相吻合,有較高的內容效度和預測效度。
首先表現在理念新。試卷對部分新增加內容進行考查,包括“含全稱量詞的命題的否定、三視圖、算法與程序框圖、定積分、線性回歸分析、合情推理中的類比方法”。這些新增加內容是新課程的亮點;對這些新增內容的考查都是以小題的方式進行,大多定位于中等偏易的要求。
其次表現在試題新。試卷中設計了大量的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對考試說明中提到的五種能力和兩種意識進行全面考查。例如:理科第10題、15題,文科12題、15題等是以考生已有知識為載體,考查將知識遷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檢測考生已有的和潛在的學習能力。理科第17題、20題,文科18題、22題對知識的考查側重于理解和應用。
第三是設問新。關注創新意識是選拔性考試的新特點。例如:理科第20題、21題分別以解析幾何和數列的知識為載體,針對數學中的存在性問題進行探索,有利于激發考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理科第17題提供四個條件,要求考生從中選擇兩個條件求解,這種新穎的設問方式是命題很好的嘗試。此外理科第8、9、10、18、20、21題均有多種解法,解法的多樣化也反映了選擇性。
英語:閱讀選材來自國外刊物
英語試題材料新穎、命題規范、注重能力、難度適中,能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省《考試說明》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體現課標的要求。試卷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對考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
2.選材規范。試題語篇中所選材料題材豐富,內容涉及面包店中樂于助人的感人故事,警方的防騙告誡,美國印第安人的文化價值觀,廈門等地信用卡消費的調查,外國某青年組織征召社區志愿者的廣告和腎臟保健知識,體裁多樣,主要以記敘文、說明文為主;語言地道,文章均來自國外媒體刊物。
3.詞匯控制合理。本次試卷嚴格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選擇詞匯、控制詞匯量。整卷中所用詞匯基本上都在《考試說明》附錄(五)至附錄(十)規定的范圍內,且涉及考點的均是《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詞匯,對超出范圍且會造成答題障礙的關鍵詞均給出了漢語注釋。
4.寫作貼近學生生活。寫作中短文填詞和書面表達的內容都能聯系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
5.試題難易適中。本卷基本上以中檔題和基礎題為主,難題不多,但有些題目估計多數學生不易得分,如22題、23題、27題、33題、47題、54題、82題等。
文科綜合
歷史:試題彰顯地方特色
試卷大體上折射出今年我省高考文綜歷史試題的基本趨向。命題堅持以人為本、能力立意等基本指導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考查的知識點覆蓋合理得當。如24道選擇題中,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的題量比例為10∶7∶7;考查的相關知識點不僅體現了對歷史主干知識的考查要求,還呈現了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熱點問題的關注,如“三通”問題、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問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問題等,這都很好地凸顯了全球化背景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2.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試題較好地回避了偏、冷、繁、舊的陋習。題量適中,題目充分運用課內外文獻、圖表、宣傳畫等各種資料;設問難易得當并形成能力層級梯度。試卷的難度值也與今年我省高考試題要求基本一致,大致為0.6左右。
3.試題彰顯地方特色。如主觀題第25題就是一道極富地方色彩的試題。試題巧妙地把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廈門建筑與永定土樓樣式的變與不變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思想政治:“海西”成為素材
今年全省單科質檢思想政治試題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明確的新課程導向。
首先,試卷定位與考查目的明確。突出對基礎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考查,較好地控制了難度,沒有出現偏題和怪題。根據估算,選擇題難度值在0.75左右,非選擇題難度值在0.55左右,全卷難度值估計能達到0.65左右。
其次,試題形式和內容嚴格遵守《考試說明》要求,并結合我省新課程實施情況進行。根據我省高三畢業班目前的復習進度,只考查《考試說明》規定的四個必修模塊的知識點和時事的內容,各部分所占比例比較合理。
第三,試題以重大時事為背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如“家電下鄉”、“林權制度改革”、“燃油稅改革”、“十一屆人大”、“政府機構改革”、“我國民族地區發展”、“北京奧運會”、“兩岸三通”、“耕地保護”、“金融危機”等等。
第四,試題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考查重點,特別注意反映新課程強調的學生參與社會實際生活的能力,如第5題幫鄰居承包林地、第9題怎么解決基層政府機構改革遇到的難題等。同時,試題根據新課程要求,在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第15題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啟示,第20題漫畫題如何花銷壓歲錢問題的探究等。
第五,試題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考核,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經歷。其次,針對高考自行命題的特點,試題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選用了與“海西”相關的素材設計題目,如“海峽兩岸茶博會”、“兩岸三通”、“我省九市利用外資情況”等試題,富有鄉土氣息。
除此之外,發現試題整體分量略大,剛剛結束或尚未結束第一輪復習的考生還存在不適應。
地理:注重考查地理圖表
試卷內容體現《考試說明》的要求;體現新課程理念,基本保持了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和質檢對中學教學的正確導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試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具有較高的區分度、信度和效度。
2.立足基礎,強調對主干知識的考查。試卷注重學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城市化水平”、“地方時和區時”、“晝夜長短”、“太陽直射點”等概念辨析。
3.選材新穎,注意創新,出現新題型,如實驗題。試卷以“福建省山河分布與鐵路交通示意圖”等題材為載體,命制試題,體現鄉土性和時代性。
4.注重對地理圖表的考查。從試題的呈現形式來看,圖文有機結合,幾乎每一個題組都有一幅圖表,試卷共有15幅圖表,試題均根據圖表設置試題,考查學生讀圖能力。
5.體現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標。試題考查學生從圖表中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地理學科能力。
理科綜合
物理:實驗題得分率不高
2009年全省單科質檢物理試卷共16題。試卷在測試考生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注重考查物理學科能力和物理思想、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首先,考核內容比較全面,注重考查基礎。從試題考核的內容來看,共涉及到物理1、物理2、選修3-1、選修3-2、選修3-4等五個模塊的內容,這五個模塊是我省2009年高考的必考知識范圍。
其次,突出主干知識,注重考查能力。高考《考試說明》中物理必考部分共有28個Ⅱ級要求的考點,這次考查了其中的25個。試題注重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設置情景。如選擇題中第1題“肥皂泡中的光學問題”、第3題“站立在自動扶梯中的人受力問題”等。
第三,試卷注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1題以驗證伽利略的猜想為情景,設置斜面探究實驗。本題立意新穎,探究性較強。第12題的電學實驗主要考查實驗原理、電表讀數以及電路的選擇,本題對實驗能力的要求較高。
第四,凸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試題適度體現探究性與開放性。如實驗探究題的設計、第11題第(3)問“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還可能來源于……”、第15題第(3)問“……可采取哪些措施?請提出一條建議”等開放性問題的設計。
此外,由于有些模塊可能還未復習,因此要求不高的試題,考試結果卻并不理想。如第1題光的干涉,第4題電磁波有關知識,第10題理想變壓器等。還有實驗題得分率不高。今后要加強實驗和基礎知識的復習。
化學:考查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
本次全省單科質檢化學試卷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試卷主要測試高中化學的主干知識,難易適中。例如:必修Ⅰ中氯、硫、氮、鈉、鐵、鋁、碳、硅的單質及主要化合物的性質主線;必修Ⅱ中微粒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和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轉化;選修模塊———化學反應與原理的有關重點內容,必考內容中的必、選修內容匹配。
2.試卷體現新課程理念。注重微粒觀、環保觀、守恒觀、分類觀、能量觀等化學觀以及化學學科方法和“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的考查。如第Ⅰ卷的第1、4、7、10、12、15等題,考查各種化學素養,第Ⅱ卷的第16、17等題考查三維目標。
3.測試的知識點完全符合《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的規定,17、18、19、20四道大題具有考點前后跨度大,思維容量大和綜合程度大等特點,滲透對化學素養和三維目標的考查。
4.試題通過四個方面來體現知識與能力的銜接:(1)突出核心元素、重點化合物知識的系統性考查,試題圍繞性質、推斷、應用這條主線展開,將元素化合物相關內容和化學反應原理教學整合,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實施考查。(2)試卷設置各種欄目,如閱讀圖表、分析數據、解讀流程、要求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答題。(3)加強對化學實驗的考查,如第4、6、7、10題和第16、17、19題,把化學實驗與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4)試題情景設計真實合理,密切聯系生產實際,如第20題等。
生物:重視對圖表的處理能力
全省單科質檢生物試卷覆蓋了《考試說明》全部的一級知識點,沒有超綱的試題。大部分試題著重考查理解能力、實驗和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對綜合運用能力考察的試題如35題難度設置也較符合現階段學生復習程度。試卷尤其重視對生物圖表處理能力和初步實驗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較好體現生物學科思維特點和新課程理念。
試卷按《考試說明》的預估難度值(0.6~0.65)組卷,有利于糾正復習中過難過繁的傾向。值得一提的是試卷第33題,巧妙利用科學家對生物膜的研究過程的情景材料,實現對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過程的考查,同時很自然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核因素,是一道體現新課程理念、反映命題者命題能力的好題。(記者 葉琦?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網站)